說回自己育種“主業”,陳昆慈用了一個比喻:“曇花一現的新品種就像暢銷書,賺一波就過去了;有生命力的新品種就像經典名著,永遠也不會過時。”
“在我看來,好的品種是要看市場認可度的。隨著養殖的推進,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個新品種的出現只是解決當前的問題,繁育之路永無止境,科技工作者必須要根據市場需求,以問題為導向,培育有生命力的養殖品種。”
關于科研成果轉化推廣的問題,陳昆慈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在水產行業,成果能否轉化,主要在于它是否“貨真價實”,在于它是否能滿足行業需求。他直言,相對于在學術上取得造詣,來自行業內的認可更讓他自豪,他本人更傾向于瞄準應用,“文章少寫點也沒關系。”
陳昆慈這么說也這么做了。為解決鱧雌雄個體差異大、只吃冰鮮生物餌料的問題,陳昆慈和團隊先是培育出了攝食人工配合飼料及生長速度有所提高的雜交鱧;在北方推廣的過程中,他們又發現需要更耐低溫和個體均勻的新品種。他們培育的出烏斑雜交鱧,可全程攝食人工餌料,在相同養殖條件下,生長速度比母本烏鱧、父本斑鱧以及雜交鱧分別快37.6%、123.7%和18.1%,養殖6~7個月可達上市規格,且抗寒能力好,適合在我國大部分淡水養殖水體中養殖,推廣轉化十分成功。
因為鱧雌雄生長具有明顯性別二態性, 雄性個體是雌性個體的80%甚至是2倍多,而且很難分辨。為此,陳昆慈和團隊歷時8年研究, 經選育、雜交和性控技術等過程,在2017年成功獲得了雄性率為90%以上的全雄雜交鱧。據悉, 全雄雜交鱧個體生長比雌性快100%~200%,具有生長快、個體大、經濟價值高的優點, 相比普通雜交鱧預計每畝可增收3~5萬元, 具有重大經濟意義。“ 目前我們正與企業合作試驗全雄雜交鱧室內工廠化育苗技術, 也在進行種質資源儲備, 預計這兩年可以實現規模化。”